《较量无声胜有声》

                                                           较量无声胜有声
                                                            作者:何子健

    与《较量无声》的首次打交道,是在中山大学法学院罗镇忠书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主要精神的宣传会议上。迥异于一般宣传片的“剪刀加浆糊”,此片引用了中、美两国许多位高官和资深学者的声明和发言,又以历史关键时刻在电影片段中的画面为衬托,堪称图文并茂。更重要的是,该片会让你在为被揭示出来的危机而捏一把冷汗的同时,决心端正自己的态度,拿捏好心中的尺度,哪些是“美国政治转基因”,哪些是人类共同追求,要严格分清了。
    该片是由中国国防大学、总政治部保卫部、总参谋部三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联合推出,并由国防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制作而成的。它首先从美国政府所作所为导致苏联崩溃解体的史实开始,指出“苏联的垮台不是上帝青睐美国,而是里根政府的政策所至(笔者:此处应为“致”,字幕笔误)”。接着,通过对东欧剧变、颜色革命、北非之乱等事件的解读,揭露美国使用和平演变手段颠覆别国(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事实。然后,分析美国对中国的政治渗透、文化渗透、思想渗透、组织渗透、政治干涉和社会渗透,揭露美国旨在颠覆中国现政权的秘密行动。有评论称,这是从中国官方的角度解读了中、美两国在国际舞台上公开和非公开的较量。
    会议结束后了解才知道,当年《较量无声》面世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为什么没有在官方媒体播出?”“为什么会有如把‘所致’错写成‘所至’,把‘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错写成‘中国现代关系研究所’等笔误?”“为什么在2013年遭屏蔽?”……但是,纷纷的议论不应也不能阻挡我们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反思该片反复提到的“价值观”“渗透”“和平演变”等的确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
    正如王鼎杰先生在《当天朝遭遇帝国:大战略视野下的鸦片战争》一书中所言:“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即使面对的是“普世价值观”,还是要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中去理解。若照搬西方的语境,便不可避免地落入西方的逻辑,但西方的逻辑到底适不适合本地本土,西方在宣传自己的逻辑的时候是否有“留一手”式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改造,要想弄清楚以上两个问题,非结合具体国情不可,非了解西方自己是如何靠近(并逐渐实现)这“普世价值观”不可,还要质疑这“普世价值观”到底是“真普世”的关于真善美的人类共同追求,还是只是西方制度的代名词美化词。
    张维为先生曾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上发表一篇评论,谈到西方强行输出自己的民主模式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问题:西方“意识形态挂帅,推行大规模的激进的民主化,无视一个地方的具体情况,把非洲和不甚发达的地方看成是西方体制可以自然生根的成熟社会。在宽容的政治文化和法治的社会形成之前,就推行民主化,其结果往往令人沮丧,甚至是灾难性的”。例如,美国宾州大学教授爱德华·曼斯菲尔德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克·施奈德在《选举到厮杀:为什么新兴民主国家走向战争》一书中是这样认为的:走向西方民主模式的这个过程最容易引起内部冲突或外部战争,因为政客们只要打“民粹”牌就容易得到选票。整个1990年代里,许多国家举行自由选举后,便立即进入战争状态: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开打,厄瓜多尔和秘鲁开打,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开打,还有布隆迪——卢旺达的大屠杀,导致100多万人丧生,当然还有南斯拉夫令人痛心的分裂和战争。“西方原生态的民主社会自己演变的顺序大致可以这样概括:一是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二是市民文化和法治社会的建设,最后才是民主化。这个顺序搞错了,一个社会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现在西方却要求第三世界在民主化上一步到位,把最后一步当作第一步,或者三步合为一步,不出乱子才怪呢。”张维为先生如是说。
    我们所处的中国就是一个有力的例子:如果中国今天实行普选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呢?假如万幸中国没有四分五裂,没有打起内战的话,我们可能会选出一个农民政府,因为农民的人数最多。但是连领导过无数次农民运动的毛泽东主席都说过: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农民政府是无法领导一个伟大的现代化事业的。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也有精彩的分析:“所以为了能够做到从过去的失误中吸取经验教训,民主制度的实施应当以人民达到一定的教育和文明水平为前提。有些国家因初等教育很差,激情、无知和偏见往往决定了人民性格的形成,以至于自己找不到不幸的根源,被其不了解的灾难压倒。”当然了,我不是对农民有歧视,我父亲就是农民出身的。我们不会也不应忘记自己农民的根,我们不歧视农民,不歧视农村来的人。
    但这并非为“先污染,后治理”的不科学发展方式投票,这恰恰是循序渐进的健康生态。况且,“作为非西方文化传统的国家是完全有可能,而且也应该探索自己独特的民主道路和形式。”“中国特色”不应该只存活在书本里、标语上或发言中,而应是一种能给予中国公民抵制西方渗透的定力和自信的结合具体国情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
    片中所言并非危言耸听,每处难关、每个危机,都需要你我满怀“中国信心”地克服和化解。
    较量无声胜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