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珍惜咱们的汉语言 这是我们的文化责任
来源:南粤文化交流中心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1-05-13 09:28:25
【核心提示】近日央视热播大型纪实特别节目“北纬30°·中国行”,有一个细节令人感慨:当现场出镜记者读错一个字的“四声”时,荧屏字幕就会即时出现这个字的拼音和正确读音。
近日央视热播大型纪实特别节目“北纬30°·中国行”,有一个细节令人感慨:当现场出镜记者读错一个字的“四声”时,荧屏字幕就会即时出现这个字的拼音和正确读音。当时就想,这不仅是一般媒体责任,更是尊重和珍惜汉语言的实际举措。
汉语言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当今世界第二大民族语言。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东西方文化的交汇融合,目前每年有3000万外国人在学习汉语,还有100多个国家的2500多所大学设有汉语言专业课程。
但是,一个以汉语言为母语的社会,这些年不那么珍惜汉语言的事例也不鲜见。
一位朋友曾戏言,学会使用电脑后,最大的变化就是“不会写字了”。的确,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文字记录方式的变革已今非昔比,敲惯了键盘的手“提笔忘字”“常写错别字”“写不出像样的汉字”,令人心忧。一些专家认为,汉字艺术的危机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还有,前些年一个大城市举办汉语大赛,中国大学生竟然败给了外国留学生,一时舆论哗然,直呼国人汉语功底已经到了“令人心寒”的地步。此外,眼下不少大众媒体上屡屡可见不规范的语言使用,不仅“误人子女”,甚或“误人父母”。
姑且不论汉语普及现状是否“令人心寒”,但人们对目前汉语言研究、教育与推广的担忧并不多余。漠视汉语言的传承发展,不仅会造成书写失范、用语平庸,也让我们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日渐消退。
一种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必须有相应的社会环境。可是,当外语成为许多行业就业、晋级的“准入”门槛时,我们的汉语言是否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冷落?一个外语流利的国人,是否就是其文化素质的全部展现?
语言是一个社会自我表达的文化形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先人的这些经典咏唱,至今还回响在耳畔,引导我们感悟精神世界的博大辽远。咱们的汉语言历经数千年仍熠熠生辉,焕发强大生命力,并在一代代中国人的文化血脉中涌动延续,咱们不可辜负这幸运和骄傲。
珍惜汉语言并非食古不化。现如今,不论有群众基础的网络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还是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宽容的“博纳”,都从不同侧面显示出汉语言的传承和演进。珍惜咱们的汉语言,就要善于从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中去汲取,从日新月异的文化发展中去创造,从朴实无华的群众语言中去发现,并以此作为全社会义不容辞的文化责任。(侯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