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来源:南粤文化交流中心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4-04-03 15:13:48
98.如何理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内涵的问题。从历史来看,自十月革命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从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大任务。列宁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思想成果。毛泽东在领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总结了苏联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形成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等重要思想,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些宝贵经验和思想成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时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对规律的探索,从来都有一个过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破解遇到的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第一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后,全党形成了“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方针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付出巨大代价获得的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认识。
第二步,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这个问题,党的十二大进一步把它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两个文明”思想的形成,反映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第三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提上了重要日程。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个概念,并指出这一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就是“三位一体”。
第四步,为解决改革开放推进中积累的社会问题,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凸显出来。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时,提出了实现“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论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明确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200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为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五步,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党中央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逐步上升到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党的十六大提出这一问题后,党的十七大又将它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样,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
上述简单归纳为:1234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先是认识到必须“一心一意搞建设”,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1”;然后认识到“两个文明”协调推进,这是“2”;而后提出了“总体布局”这一概念并形成了“三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是“3”;接着又拓展到“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是“4”;最后,从“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再拓展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是“5”。这一探索过程,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在实践中一步步不断深化。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上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共同致力于全面提升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统一于我们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